注册
 找回密码
 注册
手机精英

精英乒乓网-买正品,到精英。买蝴蝶,到精英。

搜索
斯帝卡杯

奥运比赛对业余爱好者的启示

2004-9-15 21:50| 发布者: 古国天使 | 查看: 5453| 评论: 0 |原作者: 直板爱好者 |来自: 精英乒乓网

放大 缩小
简介:奥运比赛硝烟散去,给国手们会有很多的启示(咱们就别操心了)。看奥运比赛对我们业余爱好者无疑是美的享受,但除了赛事欣赏、赛后评论(包括批评为主与鼓励为主两大阵营)之外,我想对业余打球者至少应该有以下几点启示。 1、打法方面:业余者中经常有人

奥运比赛硝烟散去,给国手们会有很多的启示(咱们就别操心了)。看奥运比赛对我们业余爱好者无疑是美的享受,但除了赛事欣赏、赛后评论(包括批评为主与鼓励为主两大阵营)之外,我想对业余打球者至少应该有以下几点启示。

1、打法方面:业余者中经常有人对自己应该采取何种打法拿不定主意,包括一开始练的直板(尤其是打球较早的球迷)想改横板却试验后总不理想、左右摇摆而苦恼;用哪种类型、型号的底板、胶皮心中没数,总在不停地试验、更换着(不包括以此为乐的器材发烧友),对著名选手采用何种器材非常感兴趣并有意模仿(如马林引起的YE热)。我曾发帖戏言奥运之后因王皓曾掀起的学球中的“横打热”可能要被“单面拉热”所取代,事实上众多乒乓网上很多帖子表明我不是杞人忧天:有对早先刮起的“横打先进论”早就心中不服的同志这次总算找到依据,输球后心中郁闷之余不忘讽刺挖苦一下横打;有的同志在横打上下了挺大功夫,现在却心中茫然-难道我错了?再就是两个直板进决赛,传统直板夺冠,对于热衷直改横的同志可能也是个打击。对此我一直有一个观点:真心想提高球技的业余爱好者一定不要“爱好”改打法,除非你很有把握改了后一定会适合你,包括适合你的身体条件、性格等。我个人认为乒乓球各种打法之间的差别,远不如游泳中不同泳姿的差别那么大,特别对业余者,可以说几乎无差别。不同打法是通往山顶的不同道路,对只属于业余者的山脚下那段道路而言,各条路都一样;快到山顶的时候各条路间有一定的差别但并没有一般认为的那么大。这次奥运一个相对古老而传统的打法能够夺冠就是充分的证明-十八般武器,哪一种练好了都很厉害,不能说钩就一定是刀的克星。赛后有“专家”分析:单面拉练好了恰恰是直板横打的克星,我个人认为没有道理。削球(当然业余者中基本无此类)有克星是因为它是独特的防守打法,主要得分手段也独特-靠迷惑对手使之失误。我们不能因为横打输了一次就犯第二次错误:以前把横打捧上天是错,现在把它摔下地狱就是第二次错。说横打“先进”是没道理(先进的对立面是落后,难道马林、蒋澎龙、柳承敏的推挡落后吗??),同样为横打愣找克星也不合适。已练了横打的同志也用不着泄气,它仍不失为一条很不错的路,关键看你怎么走!而且我相信王皓会在这条道路上再创辉煌,他不会让柳成为他的“克星”的(那时咱们别犯第三次错-又把横打捧上天吆!)我想对业余者来说,本来用在乒乓球上的时间、精力就很有限,不能再拿出宝贵的一部分用在反复改打法、换器材上,选一种适合你身体条件、性格条件、经济状况的打法,还是抓紧时间练好基本功、练手小特长为佳。

2、小特长方面:作为业余爱好者,由于时间、精力、练习条件等有限,一般不大可能做到全面发展,虽然我们普遍有这样的愿望。有时对业余者来说,全面即意味着平庸(可能有些偏激)。在这种情况下,我觉得对业余者来说练一手特长,也就是让自己的球有一定的特色就显得比较重要,因为虽说是重在交流、娱乐,可谁都想赢球啊。在奥运比赛中,个人认为这次表现比较突出的小将有陈玘、柳承敏、金香美等,多为特长突出的选手(甚至并不全面),蔡、刘说起陈玘来也是认为他虽有缺陷,但发球及发球后第一板抢攻特别突出,可见“一招鲜、吃遍天”对专业高手都是有一定影响的,何况我等业余者乎!因此我想咱们在平时练球时,在注意尽量少有大漏洞的同时,应想方设法练熟自己的特长,它能起到稳定军心的作用(缺少时你就算挺“全面”,往往开球后心中就发虚、没底),并且在关键球、关键分时它可以让你可以有所依靠。有些老者球手,压根谈不上全面,用着便宜的球拍、老化的胶皮(有的不是因为没钱),极擅长撩、推、挤等一些技术,却经常让一些自持“会拉弧圈”的业余青年爱好者吃尽苦头、输得窝囊,我认为是由于部分业余青年爱好者崇尚弧圈过甚,忽视了一些最基本的技术,并且自己没有特长,哪怕你搓球是特长,真要搓好了也要下很大功夫啊!

3、战术方面:这方面说起来比较抽象,谁都知道应该用合理的战术,但实际做起来很难,特别对业余爱好者,什么是合理?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和锤炼,需要多次失败后的反复总结。在看奥运比赛时,注意欣赏高手们的战术应用艺术也是一种享受和提高,象老瓦胜马琳,固然与马琳自己发挥不好,心态较差(众所周知这也不能全怪马琳)有较大关系,可能够看出来,老瓦把战术大师的风格发挥得淋漓尽致,把马琳引到自己最熟悉和擅长的路子上来,我感觉这就是战术最成功的典范。还有决赛中柳承敏的战术,其实在赛前可能连稍资深的球迷也能预测到,肯定是搏杀、抢在前面、而且肯定对横打会有准备(都吃了好几次亏了,韩国人也不傻),可还是让他的战术得逞了,为什么??除了与王皓压力、包袱过大有直接关系外,关键在于柳非常彻底、坚定、一丝犹豫都没有地执行了赛前的战术安排,第五局被王皓落后又成功翻盘、第六局被王皓从6:9追到9平且王皓有发球权都没有丝毫动摇、影响他,这说起容易做起难啊!!心里稍有一丝杂念,战术上稍有半点犹豫,柳承敏80%就会完戏。咱们业余者在平时的交流、比赛中,说实话战术不对头倒也罢了,但有时根本就谈不上战术,想哪打哪,或犹犹豫豫、摇摆不定,这样即使侥幸赢了球也对自己的提高无益。我并不是说要向奥运选手那样讲究战术,咱们也没有、没必要和可能有那个精力和素养,但咱们可以养成一个思考战术、贯彻战术的习惯,哪怕这次我战术想错了导致输球也是提高。我想脑子有根“战术筋”比想哪打哪要容易长球的多。

业余爱好者长球难啊,还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瓶颈。看奥运、看高水平比赛,欣赏评论之余多思索,也许是咱们提高的一种方法。不过这都是我的个人观点,欢迎批评,谢谢您的耐心,如果您觉得又臭又长我道歉了先。

声明:以上内容为网友上传用于球迷免费分享,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更正、删除,谢谢!
路过
路过
雷人
雷人
握手
握手
鲜花
鲜花
鸡蛋
鸡蛋
上一篇:实力与气势 下一篇:ye2与YE试用感受

  • 微信二维码
    微官网
  • 微商城二维码
    微商城
  • 腾讯微博
    精英微博
  • 网络合作
    网络合作
返回顶部
意见反馈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