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找回密码
 注册
手机精英

精英乒乓网-买正品,到精英。买蝴蝶,到精英。

搜索
斯帝卡杯

一起“忘南非”的外国人(组图)

2010-7-6 08:56| 发布者: 古国天使 | 查看: 1268| 评论: 0 |来自: 北京晨报(北京)

放大 缩小
简介:   几位老外选手的出现,为本次腾讯杯乒乓球邀请赛平添了几分乐趣与国际赛事的味道。  他们
一起“忘南非”的外国人(组图)
一起“忘南非”的外国人(组图)
一起“忘南非”的外国人(组图)
一起“忘南非”的外国人(组图)
一起“忘南非”的外国人(组图)
  几位老外选手的出现,为本次腾讯杯乒乓球邀请赛平添了几分乐趣与国际赛事的味道。

  他们与乒乓球都有着不解之缘,就乒乓球水平而言,自然是有高有低,不论战绩如何,单凭那份对乒乓球的挚爱,就足以令人为他们喝彩。

  也正因为这被称为中国国球的乒乓球,让他们与我们之间似乎早就相识:他们打比赛时,总有中国球迷在一旁助威;他们在场下休息时,也总有中国选手过来切磋球技,而他们也很乐于成为中国选手比赛时的忠实观众……就这样,我们大家一起享受着这段“忘南非”的日子。

  艾力钦:上过体校,当过海军

  来自阿塞拜疆大使馆的扎法罗夫·艾力钦球技不错,在首轮对阵中3比1力克对手。一下场,艾力钦就用汉英夹杂的语言和记者聊了起来:“我来自阿塞拜疆,我是一名军事武官助理,我是一名海军……”

  闲聊中得知,原来艾力钦高超的球技与他小时候就读的学校有很大关系,艾力钦从小就读于阿塞拜疆的一所专业体育院校,该校有三个体育专业非常出名,分别是乒乓球、篮球和拳击。在该校就读多年的他喜欢上打乒乓球。艾力钦透露,他的乒乓球老师是一位女性,在国内名气很大。

  有了名师指点,艾力钦的球技突飞猛进。不过,后来他成为一名海军,就很少有机会打球了,艾力钦开玩笑称:“船上太窄了,没地方打球。”

  2007年艾力钦来到中国,又有了施展拳脚的舞台,除了和朋友经常切磋球技,他还会和队友组队参加中国国防部每年举办的乒乓球比赛,“参赛队伍有几十支,我们已经连续三年获得亚军了。”说起这些,艾力钦脸上满是自豪。

  

  拉蒂夫:

  爱乒乓,爱中国

  赛场上有一位外国运动员,个子不高却身手不凡,特别引人注目,他就是马尔代夫驻华大使拉蒂夫。

  “在马尔代夫国内我还觉得自己打得不错,可到了中国就感觉高手实在太多了。”拉蒂夫笑着说,在马尔代夫,除了足球和排球有专业运动员,像我这样入选国家队的乒乓球选手,全都是业余运动员。

  早在1973年,17岁的拉蒂夫就来中国参加过国际乒乓球比赛;1990年,拉蒂夫又以马尔代夫国家乒乓球队选手的身份再次来到北京,参加了亚运会乒乓球赛。因为乒乓球,拉蒂夫对中国一直有着特殊的情感。这些年,马尔代夫的乒乓球运动得到了中国政府的大力支持,拉蒂夫也与中国运动员结下深厚友谊,认识了包括邓亚萍在内的许多中国乒乓选手。

  “我非常热爱乒乓球运动,也热爱中国。”拉蒂夫说,中国人民对外国朋友一直都很友好、热情,这让他感觉像回到了家。

  普里马克:

  赛场上,最活跃

  来自俄罗斯大使馆的三等秘书普里马克算是赛场上最活跃的一位,虽然首场比赛以2比3惜败对手,但下场后,普里马克仍然十分高兴:“中国选手的技术很好,能和高手过招,虽败犹荣。”随后,他就在场下给队友加油、助威,每当队友得分,他就会如孩子般大声拍手叫好,嘴中还不时冒出几句俄语。普里马克说,虽然他来中国刚刚两年半时间,但他从10岁起便开始打乒乓球了,也算“老”球员了。到中国后,喜欢运动的普里马克也没闲着,“只要有机会,我就和朋友们聚在一起打乒乓球,但很少有机会和中国选手较量,所以非常珍惜这次机会。”

  普里马克知道乒乓球在中国的群众基础很好,高手也很多,所以这次能和中国选手比赛,学习别人的长处,他自己也获益匪浅。即便如此,普里马克毫不掩饰自己的“野心”:既然是比赛,那就只有一个目标:胜利!再胜利!

  本版撰文晨报记者岳亦雷

  本版摄影晨报记者姜浩波

声明:以上内容为网友上传用于球迷免费分享,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更正、删除,谢谢!
路过
路过
雷人
雷人
握手
握手
鲜花
鲜花
鸡蛋
鸡蛋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

推荐阅读

  • 微信二维码
    微官网
  • 微商城二维码
    微商城
  • 腾讯微博
    精英微博
  • 网络合作
    网络合作
返回顶部
意见反馈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