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找回密码
 注册
手机精英

精英乒乓网-买正品,到精英。买蝴蝶,到精英。

搜索
斯帝卡杯

乒乓海外兵团变身雇佣军 何智丽得到热情而非白眼

2005-6-3 08:34| 发布者: 古国天使 | 查看: 2779| 评论: 0 |来自: 全体育

放大 缩小
简介:    42岁的何志文并没有对自己的上海世乒赛之行抱多大希望,在西班牙靠开服装店养家糊口的他,此次只想借世乒赛的机会回家看看。然而就是在这份不经意间,他帮了中国男乒一个大忙,5月2日,他在男单第二轮比赛中将卫冕
    42岁的何志文并没有对自己的上海世乒赛之行抱多大希望,在西班牙靠开服装店养家糊口的他,此次只想借世乒赛的机会回家看看。然而就是在这份不经意间,他帮了中国男乒一个大忙,5月2日,他在男单第二轮比赛中将卫冕冠军施拉格赶回家;代表荷兰出战的32岁选手李娇,连中国国家队都没进过,却在5月4日将刚刚击败王楠、士气正盛的韩国新锐文炫晶淘汰,避免给下一轮中国选手造成威胁……放眼望去,似乎回家的“海外兵团”正在用另一种方式向家乡父老献礼

  “海外兵团”一个产生于上世纪后半期的词汇,如今在上海似乎都变了个样子。(本文将那些为中国乒乓球协会之外的乒协效力的原中国运动员称为海外兵团)

  当然,这不是第一次,早在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时,卫冕冠军老瓦就曾败在代表加拿大出战的黄文冠,结果让中国选手一路顺风,包揽冠亚军。今天,我们再说起海外兵团,话语间似乎已没了任何愤懑。而在十多年前,海外兵团还是一个尖锐的话题。之所以尖锐,是因为他们的存在,对中国队大赛夺冠产生了影响,有几次甚至阻断了中国队的金牌梦。

  时代

  前几年的一届英国公开赛,英国乒协派员到机场接澳大利亚队,可在机场怎么找都找不到澳大利亚人。恰好中国队到了,便顺便将中国队接了回来。接机的人回到大本营后抱怨说,哪有澳大利亚人,全是中国人。这不能怪工作人员,其实,澳大利亚队的球员和教练的确也全是华人,难怪人家会弄错。这是中国海外兵团对世界的影响。

  追溯至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刚刚开启改革大门的中国兴起了出国留洋热。中国乒乓球队作为中国体育界中的精英团队,同样受到社会上留洋热潮的影响。当时有两类,一类是那些获得世界冠军的退役选手,国家安排他们出国打球,证明了对其贡献的认可。在国外打球,收入会比在国内高很多。一类是看着自己在国内没有前途的,干脆改变国籍,去代表中国队之外的国家或地区,混身于世界大赛。后来给中国队造成麻烦的,便以此类为主。

  中国球迷不会忘记,在吆唏(日语“好”)、吆唏声中,当小山智丽接连击败乔红、邓亚萍时,她也创造了历史,她是以海外兵团身份夺得大赛冠军的第一人。而她在赛后宣称这个代表日本获得的冠军,是自己多年来所有冠军中最感到高兴的一个。

  那几句“吆唏”是在1994年的广岛亚运会上喊的,从此这一现象演变成为社会话题,并彻底将“海外兵团”订在了耻辱柱上。

  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中国男队总教练许绍发回忆说,自己当教练的时候,外流情况比较厉害,而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则是当时的中国乒乓球市场实在微不可提。当时中国的工资比较低,经济价值随着改革开放,成了整个社会,自然也包括运动员在内衡量自身的重要标准。许绍发举了一个例子,那时拿到世界冠军的时候给你的奖金是1900块,你打世界杯赚了16000多美金,只给你三百块钱,所以那时运动员外流情况比较严重,大部分人都往德国走。如此一来,我们的超一流选手在为国家队效力,不可能出去,但是我们的一流选手退役了可以到国外去赚钱,这个反差有几十倍,对国家队主力队员心理的冲击不可谓不大。

  在1995年第43届世乒赛中国队重新夺回乒坛优势后,中国的乒乓球市场也在逐渐形成。有了市场,作为主角的运动员们不再为钱伤神,打好球一切自然就来了。因此他们所面临的选择就不会是出国淘金。

  很明显的例子,孔令辉、刘国梁这批诞生于中国乒乓球市场化之后的球员,除了极个别的,没有人再去充当海外兵团。即使有,其目的和动机也跟当年大相径庭。

  时代进步的另外一点则是球迷的心态。以前大家“咬牙切齿”的小山智丽这次出现在上海世乒赛的冠军大聚会中,其实在中国乒乓球队建队五十周年纪念活动时,中国乒协就曾向小山智丽发出了邀请,只不过那次她没来。十年后,一切似乎都已随着时光飘去,小山智丽在上海得到的是热情,不是白眼。她自己感动地说:“中国乒协邀请我,中国乒乓没有忘记我,我发自内心地感激。”

  实力

  陈静是以奥运冠军身份对抗中国队的海外兵团第一人。她在1988年汉城奥运会夺金后,最大的心愿是尝试其他职业,并且多读一些书充实自己,同时借教乒乓球改善自己的生活。“当时好像有一种说法,有些运动员到了外边以后,和中国队就没得比了。我这个人,有时候真有一点叛逆的心理。不可能的事,我就想试一下,是不是离开了内地的环境,我就真的不可能再保持世界巅峰位置了?”

  在中断比赛与训练三年之后,陈静在台湾重出江湖。复出第一年就在1993年哥德堡世乒赛上夺得女单亚军。到了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她更让世界乒坛震惊,她只输给了邓亚萍一场球。

  海外兵团之所以能够成气候,也与中国乒乓球队的实力走向有关。屋漏偏逢连阴雨,就在中国队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遭遇低谷时,海外兵团才赖以成名。那时中国男队面临着技术创新和新老交替两大课题,在第41届世乒赛跌入前所未有的第七名。中国女队新老交替虽然平稳,但新人的不稳定也给了海外兵团以机会。据说中国男乒的兵败,也与国内一些直拍正胶的海外兵团按小时收费,给中国队的主要对手当陪练有关。

  海外兵团给中国队造成的麻烦主要集中在女线。众所周知,男子乒坛技术发展较快,现在一个所谓先进的技术,几年后就可能只是普通技术,因此海外兵团带给中国男队的仅仅是小麻烦,就是比赛中偶然输一场,并不会对冠军走向产生多大影响。中国男乒跌入低谷时,大家只是放大了海外兵团的作用,但事实是,当时他们的作用并不是决定性的,问题出在中国队自身。

  另外,除了实力,中国选手最初面对海外兵团时的心理失衡,则是另一个层次的问题。

  那个年代,中国选手每每碰到海外兵团,心理上容易出现不平衡:都是国家培养的,我们为国争金牌,你却为了赚钱打败我们!于是,情绪容易急躁。中国女队前主教练张燮林说,现在随着各种条件的完善,和问题的解决,大家都想通了,再碰到前中国选手时不再心理失衡,更能控制自己的情绪。

  以击败邓亚乒成名的井浚泓曾说,在赛场上打球,球网对面的就是对手,无论你曾经属于哪个国家。在与海外兵团的多年交手后,国手们也已经拥有了这种心态。

  自身

  十几年前,施婕所在的河北省队人才济济,上有全国冠军,下有后起之秀,国外的亲友提议说,与其这样被高手埋没,不如到国外去寻找更大的发挥空间。1989年夏季,21岁的施婕来到人生地不熟的德国。没想到,她就此打出了一片崭新的天地,不仅取得了甲级队的主力地位,还在两年后正式披挂德国国家队战衣,并在1993哥德堡世乒赛中出人意料地淘汰了中国队二号主力乔红。

  “过去在国家队的时候,我特恨“海外兵团”,心想又要打外国人,又要对付原来的自己人。当时想,输给外国人吧也就算了,输给‘海外兵团’,怎么说都说不过去。但是现在,我自己也成了‘海外兵团’,这边的心态也体验到了。”曾经夺得奥运双打亚军的高军如是说,她在代表美国参加去年雅典奥运会前还说过,“如果我能代表美国嬴得一枚奖牌,这个国家可能会有更多的人参与乒乓球项目。”高军在世界杯赛上曾两次战胜王楠,现在她每参加一次比赛,用她的话讲,就是去玩一趟。这次在上海,她又用自己的平常心,力克李佳薇,勇闯八强。

  同样像杨敏(42岁)、成应华(47岁)等,他们的年龄在表明着自己重在参与的姿态。从另一种更加自然的角度看,乒乓球本身就是一种游戏,他们在海外,用这种方式达到的目标,也是再自然不过的生存。

  现今,因为没有更优秀的选手加盟,海外兵团从“号召力”上大不如前,如今大多是一些国内次一流和二流水平选手加入,在规模上却呈逐渐扩大之势。刚刚获得欧洲锦标赛单打冠军的刘佳和雅典奥运会淘汰王楠的李佳薇都是北京姑娘,刘佳说:“当时在北京队时,感觉自己进国家队比较难,而自己又特别喜欢打乒乓,1997年,我就到了奥地利,自己感觉在欧洲打得还行。”

  中国乒协主席徐寅生上海世乒赛前曾强调说:“中国有几百名乒乓球运动员先后出国打球,对世界乒乓球运动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这次肯定会有相当数量的‘海外兵团’到上海来参赛,我们应当欢迎人家赢球,哪怕是战胜了中国选手!”

  时下的媒体,海外兵团出现的频率已不如当年那么高,也很难看到指责他们的文字、声音,海外兵团已渐渐成为活跃在世界乒坛的主要力量之一,中国女乒的主要对手基本全是海外兵团。独霸天下的中国队在包容海外兵团的同时,却更显得自己的成绩更加辉煌,更具说服力。

  上海世乒赛“海外兵团”阵容(括号内数字为种子排名):

  男子

  运动员 效力乒协 种子排名

  陈卫星 奥地利 14

  高礼泽 中国香港 25

  李静 中国香港

  王增羿 波兰

  王建锋 挪威

  杨敏 意大利

  何志文 西班牙

  林聚 多米尼加

  冯喆 保加利亚

  刘崧 阿根廷

  蒋卫中 克罗地亚

  黄文冠 加拿大

  成应华 美国

  吉田海伟 日本

  女子

  李佳薇 新加坡 6

  帖雅娜 中国香港 7

  刘佳 奥地利 9

  张瑞 中国香港 15

  林菱 中国香港 16

  高军 美国 17

  李娇 荷兰 19

  谭文玲 意大利 27

  李云飞 比利时

  连茜 多米尼加

  徐光宏 加拿大

  苗苗 澳大利亚

  吴雪 多米尼加

  “海外兵团”部分元老阵容

  运动员 年龄 曾效力乒协 特点及最好成绩

  陈静 37岁 中国台湾 左手快攻结合弧圈,哥德堡世乒赛亚军、亚特兰大奥运会亚军、巡回赛总决赛冠军

  韦晴光 42岁 日本 直拍反胶弧圈,战胜过马琳、刘国梁、王励勤

  陈新华 英国

  何智丽 40岁 日本 弧圈球结合快攻,广岛亚运会冠军

  倪夏莲 42岁 卢森堡 左手长胶直拍快攻结合弧圈球,1998年欧洲锦标赛冠军

  耿丽娟 加拿大 弧圈球结合快攻,世界杯第4名

  井浚泓 37岁 新加坡 曾经淘汰邓亚萍

  施捷 37岁 德国 削球,四次欧锦赛团体冠军

  齐宝华 中国香港

  陈丹蕾 中国香港

  王晓明 法国队 世乒赛女团铜牌

  李春丽 澳大利亚

  高田佳枝 日本

  (樊建欣)

  羽佳纯子 日本

  (李隽)

  徐竞 中国台湾

  童飞鸣 中国台湾

  丁毅 奥地利

  王燕生 挪威

  刁文元 圣马利诺

声明:以上内容为网友上传用于球迷免费分享,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更正、删除,谢谢!
路过
路过
雷人
雷人
握手
握手
鲜花
鲜花
鸡蛋
鸡蛋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

推荐阅读

  • 微信二维码
    微官网
  • 微商城二维码
    微商城
  • 腾讯微博
    精英微博
  • 网络合作
    网络合作
返回顶部
意见反馈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