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体网综合频道讯 加拿大人莎拉拉自接任现中国乒协主席徐寅生先生出任国际乒联主席之后,由他一手推动,并最终经过国际乒联大会通过的改革决议实属不少:11分制、小球改大球、无遮挡发球、奥运会比赛中将双打改为团体(奥运会刚结束又风传将改回双打)、有机胶水被废止实行无机胶水,等等。这些改革措施正像他们官方口谕中所讲到的那样,对世界各地的运动员来说都是公平的。 但我们同样不能不注意到这样一个事实:改来改去,运动员确实都需要一定的时间来适应,但适应过后一切还是那么的让这些改革家失望。说到底,从规则上去改变国际乒坛中国一家独大的局面顶多是个缓兵之计,而非万全之策。 为此,莎拉拉主席最近又提出了某些改革方案,大有将自己改革家的身份继续下去的势头。这些改革能不能让他这位乒联主席名垂青史需要时间去检验,但在我看来,此番他双管齐下的举措似乎有点走火入魔又有点拾人牙慧。 首先来解释一下双管齐下。此次莎拉拉主席的改革不仅再次着眼于乒乓球比赛竞技规则,比如提出将原先已经改了的大球(40mm)再度增大到42mm(当然对于这项决定,沙主席说需要2-4年的论证),比如他说将在明年的国际乒联大会上研究瑞士乒协提出的将球网高度提升1cm的提案,更为重要的是这一次他竟然跟着蔡振华的步调行事起来了。 蔡振华恐怕是第一个提出要把乒超打造成NBA式联赛的人了。对于老蔡,我始终有一种极强的崇敬感,因为老蔡在对国际乒乓球局势的把握上,常常有先见之明,他的预言往往很准确。这使得我曾经也很向往NBA式的乒超联赛。可锦标在即,奥运当头之日还是夺金要紧,所以这个想法也一直流于空谈而从没有付诸实际。 此番国际乒联主席大人再度拾人牙慧地提起此事,在让我们不由得再次对老蔡献出崇拜的眼神之余,更为莎拉拉的无奈感到可怜。没错,他还是转过脸来依靠我们了,没有我们的相助,国际乒联还怎么玩转这银白色的小球。国际篮联可以不把NBA放在眼里,可国际乒联在职业化很低却占据了世界乒乓最大头的中国乒乓面前却不得不低下了高昂的头。这有些“功高盖主”的意味吧,使得国际乒联不得不希望靠着和中国乒协的合作来推动世界乒乓球事业的发展。 不过虽然是拾人牙慧,但鉴于主席先生在国际乒坛的崇高地位和巨大影响力,说不定在和中国乒协达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之后,确实可以将我们的超级联赛打造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一项赛事呢(至于影响有多大我们暂时不考虑)。 国际乒联希望国外的运动员来中国打联赛,不光是波尔、老萨、柳承敏等高水平的,更希望的是中国的联赛中可以涌现出像当年来中国训练几个月球技便突飞猛进的老瓦一样的天才球员。这是他们的如意算盘。 而中国乒协呢?毫无疑问,又有谁喜欢自己一个人在自家后院里面干玩呢?能走出去扩大影响力,那为什么不呢?举国体制是暂时无法撼动,但可以慢慢地加强市场化啊,这不正符合中国传统思维中渐变赢得质变的哲学道理吗?据新闻报道来看,乒羽中心主任刘凤岩也对这个计划表示出了一定的兴趣。虽然还存在很多焦点争议(比如这样的联赛管理权在谁手里这样重大的问题),但我想凡事只要有了合作的意向总是件好事情,所谓话不投机半句多嘛! 对于打造NBA式乒超,我个人着眼于世界乒乓球的发展历程和未来走势,还是有一点话要说:起步阶段还是外援加盟我们的俱乐部这样比较好,想直接拉来国外的俱乐部打一个大的(其实也就是在亚欧之间)超级联赛暂时还行不通,可操作性不大。 倒是世界足坛的两项赛事可以给我们一点启示:乒乓球不妨也搞一个亚冠联赛(这样说是因为欧洲已经有了乒乓球的欧冠联赛),这样的话,亚冠碰欧冠,又活像一个足坛的世俱杯,如此操办世界赛事目前来看岂不更好?不过乒乓球的世俱杯要是真的办起来,可以多几支队伍参赛甚至可以考虑在参赛队伍名额上向欧洲俱乐部倾斜。其实类似世俱杯这样的比赛之前也有过,令人惋惜的是后来夭折了,不过现在我们可以再度拎起来。 声明:以上内容为网友上传用于球迷免费分享,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更正、删除,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