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在上学的时候,正值中国足球职业联赛如火如荼之际,一位酷爱足球的老师就曾经对我们这些成天爱好乒乓的学生武断宣言:乒乓球是老年人的运动,年轻人应该热爱足球。虽然至今我对这种观点都不敢苟同,但当时真是经不住足球的诱惑,而弃拍两年。当然,主观上的因素是,学校的乒乓环境太差了。仅有的几张案子是不向一般学生开放的,主要开放对象是老师和校乒乓协会。于是我们这群无帮无派的同龄人(其实也就2个),就开始奔波于学校周围的中、小学,因为那里都有露天的水泥或水磨石案子,自己带上拍子和球,只要顶得住风吹日晒,就可以在业余时间内过足球瘾。在我的记忆中,曾经有一次下大雪,我和球友技痒难耐,竟然带着条把去打球,扫清了案子上和周围的积雪,带着手套,在零下20度的气温中挥洒激情。另外一件让我记忆深刻的事情是:96年学校所在城市发生6.5级地震,在余震不断,学校停课避震的情况下,我和球友竟然溜到教学楼内狂战一番,当时室内空无一人,极其安静,真耐天赐良机。现在回想起来,真是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不知道我那位已经分别了十几年,梦想拿世界冠军的球友是否现在还在打球,是否还能回忆当初年少轻狂、无知无畏的青涩岁月,还能通过精英网看到我们当初挥汗如雨的景象,怀念当初曾经拥有的梦想吗? 一时冲动,扯得有点远了,请各位原谅。在上班后,工作地点远离城市,当然没有打球的机会。在中断足足2年后,有一次单位组织乒乓球比赛,虽然惨败于一位长胶选手,但却以动作标准的印象而成为单位主力队员,参加了本系统比赛。在2002年,调到一个单位人员聚集地工作,本以为可以有打球的机会,但是很快还是让我失望了。在这儿,打球的都是一帮退休职工,而他们活动时间都集中在白天,这对我们上班族来说,只能抽空过球瘾了。 两年后,随着改革的步伐,又到一个小城市工作,这一次,终于找到了乒乓乐土。在我们这块有一个本系统的综合性俱乐部,打球的人很多,费用也便宜,一次才一块钱,每天20:00-22:00开放,节假日白天开放。在这里,男女老少,各种打法的都有,经过短暂的适应练习,我的技术突飞猛进,已挤身“高手”行列。 经过认真分析,认为有以下几个主要原因: 1、以前的爱好者们,还是以老年人居多,随着这一批人的退休,爱好者队伍大大减少了。他们退休后,并不是放弃了乒乓球,而是转入退休队伍行列,只在白天行动,晚上很少出来,与上班族无法见面。 2、由于系统改革的逐步推进,工作繁忙程度增加,占用了晚上的打球时间。 3、以前的所谓高手,通过参加几次市内比赛,开了眼界,但信心大挫,失去了打球的动力。 这以上几条是我和几位球友共同总结出来的,基本上涵盖的现有状况。但我认为,最重要的是,乒乓球与火热的网游以及篮球等传统项目相比,已经对现在的年轻人逐渐失去了吸引力。我到这个城市4年多,在我们打球的地点竟然很难见到新面孔,更见不着长期战斗的年轻新面孔,反而一些40岁以上的老面孔成为了老朋友。球迷中的新鲜血液严重不足,使得球迷队伍逐渐萎缩。现在坚持在晚上打球的人,已经寥寥无几,平常需要预约才能打球,而通常由于工作、生活的关系,约定也往往不能实现,进一步恶化了打球的环境和心情。我曾经去过退休职工打球的地方,倒是空前的火热,但我们上班一族无法加入他们的行列,只能感叹一番。 老球迷由于年龄问题逐渐淡出爱好者圈子,上班族由于工作原因需提前约定才能有球可打,而年轻人迟迟不见加入,这就是现在我所在区域球迷的现状。 可能过不了多久,我也只能回味打球的快乐了。直到退休,再拿起拍子,激情燃烧一把。 声明:以上内容为网友上传用于球迷免费分享,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更正、删除,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