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找回密码
 注册
手机精英

精英乒乓网-买正品,到精英。买蝴蝶,到精英。

搜索
斯帝卡杯

李晓霞迎来新的起点 割掉阑尾也丢弃恐惧与犹豫

2010-11-17 10:26| 发布者: 古国天使 | 查看: 836| 评论: 0 |来自: 东方体育日报

放大 缩小
简介:        11月16日的广州,李隼把这看作是李晓霞“新的起点”,而李晓霞则认为这是师徒俩向伦敦冲刺的“加油站”。     “我感觉,
        11月16日的广州,李隼把这看作是李晓霞“新的起点”,而李晓霞则认为这是师徒俩向伦敦冲刺的“加油站”。

    “我感觉,好像又回到了奥运会。”3比0零封新加坡,李晓霞和队友们还在接受观众的掌声与欢呼。她的主管教练李隼独自一人走出决赛场地。

    前一天与韩国队的半决赛,在刘诗雯先丢一盘,中国队0比1落后的情况下,第一单打李晓霞一人独得2分,帮助中国队3比1淘汰对手,有惊无险的晋级决赛。

    李晓霞的给力,让李隼激情澎湃。“奥运会过去两年了,这是我头一次这么激动。”李隼说,“因为我觉得我的队员发挥得非常出色。拿了这么多冠军之后,我已经很少能这么激动了,这次看到一个新的队员成长起来,我很欣慰。”

     自从张怡宁逐渐淡出,李隼也在寻找一个新的兴奋点。他把所有的精力都倾注在李晓霞身上。

     昨天的决赛,李晓霞再次出任第一单打,3比0完胜王越古,为中国队开了个好头。李隼后来评价李晓霞时说,“虽然成为主力很多年了,但在这么重大的比赛中承担重任还是头一次,特别是决赛中第一场。大家很清楚,这可能意味着对整场比赛都很重要,谁的气势能发挥出来,谁就能占据主动。”有人用“脱胎换骨”来形容李晓霞的蜕变,但李隼说“这对她是个新的起点”。

    2007年在萨格勒布淘汰王楠获得世乒赛女单亚军后,李晓霞的呼声一度高涨。但因为种种原因,她却落选了北京奥运会。紧接着的2008年世界杯,憋着一口气的李晓霞拿下了无机时代第一个女单冠军。但是2009年的亚锦赛,李晓霞却在女单决赛中不敌丁宁。而更年轻的刘诗雯也在这一年夺得首个世界杯冠军。80后的李晓霞位置变得很微妙。

    直到今年5月的莫斯科世乒赛。决赛时,李晓霞眼看着场上队友的无奈,自己却使不上劲。那种难受,比输了球的刘诗雯、丁宁还要复杂。而在这之前,她刚刚因为慢性阑尾炎动了手术。年初的“直通莫斯科”她带病出场,依然打到了全队第二。

    李隼半真半假地说:“她想法一多,身体就会受影响,反而到比赛的时候就打不好了。她目标特别坚定的时候,身体反而也没有毛病了。就会表现得很好。”

    割掉了阑尾的李晓霞,似乎也丢弃了过去的恐惧与犹豫。在说起亚运会对韩国、新加坡的半决赛、决赛时,李晓霞告诉我们:“我的目标坚定了,信念坚定了。我站在场上就想着要跟对方磕了,可能以前豁不出去,现在在场上就想着必须要赢。有这种信念支撑着你,你都会很果断地去处理所有的问题。”

    这都要感谢李隼。“从昨天的比赛,到今天,他看我比赛比我使的劲还多,他用他的激情感染着我,让我以非常投入的状态迎战对手。我们俩现在比较默契,只要看的到他非常坚定的眼神,就对自己说‘没问题’。”   

    因为师出同门,有人把李晓霞身上的这股韧劲跟张怡宁比。但昨天,李晓霞说:“我也想当这个核心人物。但这是大家公认的,不是我自己想当就能当的。我只是把自己的每一点每一滴做好。”中国队主教练施之皓常说,女乒的领军人物需要“万无一失”。在队伍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把必须要赢的球赢下来。这就是李晓霞在广州的故事。

声明:以上内容为网友上传用于球迷免费分享,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更正、删除,谢谢!
路过
路过
雷人
雷人
握手
握手
鲜花
鲜花
鸡蛋
鸡蛋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

  • 微信二维码
    微官网
  • 微商城二维码
    微商城
  • 腾讯微博
    精英微博
  • 网络合作
    网络合作
返回顶部
意见反馈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