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找回密码
 注册
手机精英

精英乒乓网-买正品,到精英。买蝴蝶,到精英。

搜索
斯帝卡杯

郭焱捅破一张纸 率先拿到鹿特丹入场券

2011-1-13 09:21| 发布者: 古国天使 | 查看: 3222| 评论: 0 |来自: 搜购网

放大 缩小
简介: screen.width-333)this.width=screen.width-333">     在中国乒乓球界,常常听到这样的句式:“与某某某同一时代,是他(她)的悲哀。”在郭跃华、曹燕华的鼎盛时期


    在中国乒乓球界,常常听到这样的句式:“与某某某同一时代,是他(她)的悲哀。”在郭跃华、曹燕华的鼎盛时期,与他们同时代的选手难免“既生瑜,何生亮”的悲叹。后来有了邓亚萍,光芒盖过师姐乔红,还把众师妹压得抬不起头来。邓亚萍退了,王楠才冒出来。王楠也压人,她压住了实力不分伯仲、运气稍逊的李菊,令后者含恨挂拍。取代李菊向王楠挑战的是张怡宁,可是两次大赛的惨败几乎让张怡宁丧失信心。再后来,王楠不行了,张怡宁翻身了,人一阔就变脸,她开始压别人,郭焱就是一个“被压迫者”。

  其实“压迫者”和“被压迫者”之间只隔薄纸一张,捅破这张纸需要实力、定力和运气。都是国家队队员,技术差不多,队内比赛,“被压迫者”掀翻“压迫者”是常事。可一到奥运会、世乒赛、世界杯那样的大赛,“被压迫者”还是无法翻身做主人。

  郭焱和张怡宁都来自北京队,郭凶,张稳,一个被称作女子技术男性的杰出代表,另一个善于稳中求胜。两人从小一起练,打法虽不同,实力差不多。2005年的世乒赛和世界杯决赛,吃败仗都是郭焱。也许郭心中已有悲意。

  2006年国庆节,是郭焱一辈子忘不了的日子。就在这一天,她捅破了这张纸,成了世界杯冠军,在决赛中推翻了张怡宁这座大山。

 

  站在领奖台上的郭焱掩饰不住自己的开心,不时与身边的李佳薇说话。而另一侧的张怡宁脸上却挂着一丝淡淡的落寞。

  一个经典性的逆转。在决赛1比3落后的情况下,郭焱后来居上,以4比3艰难战胜世界排名第一的“冷面杀手”张怡宁,夺得第十届女乒世界杯赛冠军。这次久违的胜利对她来说是技战术和心态上的一次升华。“我不甘心总是当第二名,我也要拿冠军,这对我恢复自信和端正心态都非常重要,”郭焱赛后说。

  郭焱认为自己获胜在于战术得当。当决赛1:3落后时她没有慌,也没敢想获胜的事,只是尽力争取,不希望以1比4落败。“我当时的心态很好,只希望减少无谓的失误,一分一分去拼,有机会就反击。而张怡宁后来显得有点急。我觉得积极的心态和得力的战术对我最后取胜至关重要。”

  卫冕冠军张怡宁距夺取世界杯五冠王仅一步之遥。“冷酷”的面容下,张怡宁掩藏着内心的秘密;也许只有她自己知道,为什么会与冠军失之交臂。

  已拥有24个大赛桂冠的张怡宁正处于其职业生涯的巅峰期,她已有很久没有品尝过失败的滋味了,也因此被媒体评论为“独孤求败”。

  即使是不懂行的观众也能看出,如果决赛中张怡宁的主动失误没那么多,郭焱想圆夺冠的梦想恐怕还得继续努力。

  张怡宁在战胜李佳薇、获得决赛权后,有一位小记者问她:“张怡宁姐姐,你要是输了球会有什么感觉?”张怡宁想了想说:“那说明我平时训练哪个地方出了问题。失败了也不是坏事,可以好好总结。”没想到一语成谶。

 

  在电视机前提心吊胆地守了4个小时的李万祥长吁一口气,随即拨通了笔者的电话:“我太高兴了!我徒弟赢了!”

  在世界杯女单三强中,有两位是李万祥的徒弟。老李是李佳薇的父亲,也是李佳薇和郭焱的启蒙教练。郭焱当年被推荐到老李所在的北京西邮体校练柔道时,老李偏说她是练乒乓的好苗子,把她留在自己的乒乓球队。老李说,郭焱此战意义非凡,她的冷静和毅力体现得淋漓尽致。

  而自己的女儿此次战胜中国香港的贴雅娜,拿到第三,对老李来说是又一喜。老李说:“佳薇上届世界杯0比4败给贴雅娜,这次打了翻身仗。佳薇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我相信她能成为超一流球员。”

  李佳薇效力新加坡队,她是“海外兵团”成员。

  时代变了,观念变了,“海外兵团”不再是技术泄密、自毁长城的代名词。乒坛元老徐寅生曾向媒体建议,不要再用“海外兵团”这个词,“乒乓使团”更符合那些在海外打球的前中国选手的身份。他们出国打球目的不同:有的难舍对这项运动的热爱;有的是因为国内人才饱和,只能出国找机会;有的为了谋生。不管出于什么目的,他们为乒乓球运动在全球的推广和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

  在参加本届世界杯的16名选手中,有10张中国面孔。除了3名中国队队员,另外7位分别代表美国队、新加坡队、中国香港队、奥地利队和新西兰队。在参赛队员中,有5人生于北京、长于北京,她们是张怡宁、郭焱、李佳薇、奥地利队的刘佳、美国队的王晨。

  李万祥说,他把不少弟子送出国门,是因为国内乒乓人才饱和,进省(市)队难,进国家队更难,进不了国家队,就不能参加世界大赛。到了国外,机会就多了。

  在“回家”的“使节”中,年龄最大的是美国队的高军。现年37岁的高军是1991年世界女团冠军队主力,女双冠军,1997年入美国国籍。当直板快攻打法濒临绝迹时,她以中国最传统的打法横扫北美,在国际大赛中偶尔也能教训一下中国队的小师妹。每次战胜中国队队员后,她总是谦虚地说:“我不行,赢球是因为对手轻敌。”

  在“乒乓使团”成员中,至今还没人能从中国队手中抢走奥运会或世乒赛金牌,但她们在各自的大洲都是响当当的人物。刘佳是欧洲冠军、欧洲12强赛冠军;李佳薇是英联邦运动会冠军;新西兰队的李瑨丽是大洋州冠军。


声明:以上内容为网友上传用于球迷免费分享,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更正、删除,谢谢!
路过
路过
雷人
雷人
握手
握手
鲜花
鲜花
鸡蛋
鸡蛋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

推荐阅读

  • 微信二维码
    微官网
  • 微商城二维码
    微商城
  • 腾讯微博
    精英微博
  • 网络合作
    网络合作
返回顶部
意见反馈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