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特丹世乒赛女单抽签之后,李晓霞和女乒主要对手石贺净分在同1/4半区,这个对手在去年的亚运会团体赛上给李晓霞造成过不小的麻烦,那场比赛的录像在封闭训练中还被当作“典型”来分析。“每一个对手我都要好好准备。”李晓霞在面对记者提问时,回答得非常简单,语速比平时略快,可以看出,走上鹿特丹赛场的李晓霞人很紧凑、心态平和而且目标明确。“霞妹这次不错,眼神坚定,明显想得少了,脸上的痘儿都好了好多。”乔云萍来到现场后第一时间与李隼交流。李隼笑着点头,当有记者让他预测李晓霞的表现时,他还搬出了一句“名言”:“封闭训练结束的时候,冠军就已经产生了。” 李隼:我要把自信心传达给李晓霞 李晓霞:我的目标非常明确,就是拿冠军 “我说那句话的目的是通过各种渠道,传递给晓霞一种自信。”李隼说,李晓霞比赛时最大的问题是信心不够,非常容易被外界的声音影响。“其实这次李晓霞在比赛前已经练够了,但‘够用’是从技术角度来说,关键要看她在比赛中能不能释放。”李隼强调了很多次,李晓霞一直没能找到自己的爆发点。 封闭训练时,李隼说李晓霞真正释放出来的标志是左手攥拳举过肩膀,但是这个姿势在她打内战中几乎没有见到过。“李晓霞在队友面前总感觉不能跟对方拼命,所以输的全都是内战。”确实在李晓霞眼里,对手被分成几类:外国人、海外兵团、队友。“晓霞跟队友打总释放不出来,这也是她对自己要求的体现。这么多年,虽然我找到了训练她的方法,知道怎样使她更加稳定,但是现在最主要就是去完成奥运会任务,说白了就是必须要拿单打冠军,这和我不输外国人或团体拿冠军,是完全不一样的概念。” 内战是李晓霞要过的一关,然而1/4决赛4比1胜武杨,半决赛零封两届世乒赛都败给的对手郭跃,直到那时,李晓霞给大家展示出的都是与以往不同的气势,每个人都看到了她一定要夺冠的决心,都觉得这关李晓霞已经过了。2008年落选奥运会、2010年饮恨莫斯科,终于意识到自己该“站出来”的李晓霞在亚运会中证明了自己,决赛中战胜队友,那场比赛好像一个破茧成蝶的过程,一直到鹿特丹女单决赛前,所有人都坚信李晓霞已经变成美丽的蝴蝶,能扛起中国女乒的大旗。 “莫斯科回来以后,我把自己内心的话,不管能讲不能讲的都跟教练说了。我以前不会和教练有特别深层次的沟通,现在不管是生活中的心情,还是烦躁的情绪我都会发泄出来。在成都封闭训练的时候也是这样,鹿特丹我就是奔着冠军去的,所以整个封闭训练我练得非常好。前两次打世乒赛的时候,我是有能力去冲击,但是还没有实力去拿冠军。那时候对冠军的欲望也不是特别强,就想着只要不输外国人,再争取蒙到一个冠军就行了。但是这一届的时候,我觉得自己有拿这个冠军的实力,所以整个封闭训练中目标都非常明确,世乒赛的过程中也是这样的。”李晓霞说,自从亚运会在0比3落后时逆转郭跃,她再面对郭跃时就不像以前那么慌了,“这次打明显感觉自己增强了很多信心。” 可是在李隼看来,亚运会女单冠军并不能证明李晓霞已经突破了自己。“其实仔细分析,亚运会决赛并不是因为她打得很好而逆转,我认为她是糊里糊涂赢了那场球,她不知道该用什么手段主动控制自己,而是由于郭跃出了问题,李晓霞才打得豁然开朗。” 果不其然,还没有学会自己控制比赛局面的李晓霞,在鹿特丹决赛上又尝到了苦头,那场比赛我们看到了和之前判若两人的李晓霞,这才恍然大悟,蝴蝶还没有破茧。 李隼:决赛看得我都没有激情 李晓霞:单打结束的那一刻,我特恨我自己 决赛李晓霞对丁宁,从一开始她就被丁宁缠住,一连两局都是10平后输掉两分。这时候单打比赛一直在最近的地方看着李晓霞的李隼突然站起来,对旁边的张怡宁(微博)说了句:“你自己看吧。”就走了出去,当时记者席上发出阵阵感慨,都觉得李晓霞的表现已经让李隼看不下去了。 “通过这么多年的磨练,晓霞全方位的能力、训练水平、自我认知的程度和在场上的感觉,都有了很大进步,比如人比较积极、紧凑,这些她都还是可以,她现在唯一的问题就是最后在决赛中爆发的能力不够,所以决赛和平时不是同一个人。” 李隼说,看到第二局的时候,他就觉得这场球晓霞要输。“当时打到那种情况,我知道这场球,她很难赢了。我走的目的是出去看电视,因为我在屏幕上可以看到她的表情,通过她的表情,可以知道她当时的想法。” 与亚运会决赛一样,李隼认为鹿特丹决赛中0比3落后的李晓霞,反弹的那两局并不是自己找到了突破口,而是对手丁宁出了点问题。“李晓霞只不过是在没辙的时候,想办法跟丁宁多缠缠、多咬咬,而不是说她主动有了战术的变化,才追回两局。这次我们在总结会上也说到这点,只要丁宁不出现问题,李晓霞那天根本就没有赢的机会。” “打丁宁的时候其实心里边有点嘀咕,之前公开赛连续输给她两次,而且她和郭跃完全不是一样的风格,郭跃是前三板很快,丁宁的球很黏,回合很多。到大赛的时候,这些回合容易让我着急、让我犯低级错误,我那天就缺少一些耐心。”李晓霞说,归根结底是她太想赢了,这个想法让她畏手畏脚。“当时自己就是太急切想拿到这个冠军,太渴望,因为我觉得四年前萨格勒布的时候就非常遗憾,在3比1领先的时候,被郭跃逆转了。现在又过了4年,自己对这个冠军就更加渴望,这又是奥运会之前,队里需要人站出来的时候,所以那会就特别渴望这个冠军,所以无形当中就把自己压抑得太厉害,释放不开。其实这个压力不是外界给的,而是自己太想(拿)了,在场上想到这些的时候,我就动不了了。就一个脑子,想别的事情想多了,就没法彻底投入比赛。” 问题又回到了原点,如何释放自己,经过决赛的检测,李晓霞还是没过这冠军路上的最后一关。赛后李隼总结:“归根结底,她还是比赛时杂念太多,一般能打冠军的,决赛中都会打出一些‘神球’,张怡宁和郭跃是经常的,这次决赛里丁宁也打出不少,李晓霞一个都没有,这说明她不够专注,不能释放。”李隼说到决赛里的最后一个球,“她都把丁宁‘抡倒’了,结果人家一勾,理应来说很简单的球,晓霞拉就可以,结果她上去轻轻一碰,碰下网。这种球,就反应出她根本没有融入比赛,一板与一板之间的衔接不够流畅,肯定是脑子里还有其他事。” 因为碰的这一下,单打冠军被晓霞碰走了,看着对面的丁宁跳起来尖叫,那一瞬间李晓霞心里不是滋味。“当打完的那一刹那,我挺恨自己的。我又输给自己了,是被自己打败而不完全是被对手打败。”在做兴奋剂检查的时候,李晓霞脑子一片空白,这时候双打搭档郭跃发来信息,鼓励她说没关系,暂时先别想过去的比赛,好好准备第二天的双打。李晓霞深呼吸了一下,马上把状态调成“双打模式”,她与郭跃的黄金组合在赛场上可以用“无敌”来形容,这次也不例外,黄金搭档获得了鹿特丹女双冠军。只是孔令辉说过,双打冠军是永远不能弥补单打遗憾的,相信李晓霞和郭跃也是这么想。 “决赛中李晓霞的表现,跟对手和‘决赛’本身都有关,但对手是最主要的因素,丁宁换了新的发球,之前在大赛中李晓霞没有碰到过,一时觉得很别扭,没法解决,她心里就会开始嘀咕,紧接着就出现问题。”李隼说,看李晓霞打决赛,他都觉得不兴奋,“她总是闷着,始终不能让我有从心底想喊出来的感觉,她在场上打得肯定也没有这种感觉,这是她最大的问题。” 李隼:其实李晓霞也不是一般人 李晓霞:我小时候挺有运动天赋的,现在是笨鸟先飞 鹿特丹世乒赛结束后,紧接着队员们就投入到乒超联赛中。虽然刚输了女单决赛,但李晓霞外战的稳定性和世界排名依然在队内位列第一,所以毫无悬念的,在6月7日国家队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女队公布第一次奥运报名名单中李晓霞占据一席。同一时间,李晓霞正在赶往北京队主场训练的汽车上,但是她不知道,此时李隼正在那里等她。 “昨天为什么不回来看病?”俩人刚一碰面,李隼就火冒三丈地质问。“我想在济南训练完跟山东队队员一起回来。”李晓霞解释。原来从成都封闭训练开始,李晓霞的胃就出现了问题,总是消化不好,隐隐地疼,喜欢吃辣的李晓霞彻底与辣椒无缘,连肉都吃不了。从鹿特丹一回国就开始总结,联赛期间终于有了点空闲,李隼就让她约医生看病,没想到预约的时间又让她错过了。 当时李晓霞的省队教练、队友、广安体育馆的工作人员一大堆人在场,李隼骂得毫不留情面,“你自己的事自己都不上心,总是别人替你操心。”当着这么多人的面挨骂,是个女孩脸上就挂不住,直到看李晓霞开始掉眼泪,哭着说第二天一定准时预约,李隼才放过她让她进馆训练。“每次大赛回来就要松一阵,开始对什么都不重视,这毛病必须要给她扳过来,我没法给她面子,到了决赛没人给她面子。” 李晓霞擦干眼泪,洗了把脸,又拿起球拍到训练场上照常练习。“被骂完后还能跟没事儿似的来训练,这孩子韧劲儿挺足。”山东鲁能总教练尹霄在场边看着说。李隼自然最了解李晓霞的韧劲,同时也知道她属于不被刺激一下自己意识不到要紧凑的人。“李晓霞需要被人点一下,不太自觉,但她受得住煎熬。虽然李晓霞说过她不是张怡宁,但她俩的成长过程是一样的,她的韧劲也很足。像我当着那么多人骂她,一般女孩可能会崩溃了,她还能抹把脸接着练,到了第二天比赛就像没事人似的。所以她也不是一般人,还是有突出的地方,是有目标、有韧劲的。”紧接着山东对北京的比赛中,李晓霞拿下两分。尹霄笑着跟李隼说:“你骂一下还真管用。” 其实第一轮比赛李晓霞输给陈梦(微博)和冯亚兰后,就被李隼骂过,不是因为输球,而是因为输球后李晓霞的一个短信:“我觉得现在有点厌球了。”李隼马上打电话过去告诉晓霞,厌球是因为没有目标,这是非常可怕的。“我当时非常不高兴,她这样的位置怎么能厌球?说明没有了目标才厌球,可是明年就奥运会了,怎么能没有目标?”的确,无论是外界口碑,还是教练对李晓霞的信任,她都是形势最好、应该最有目标的一个。李隼说,想打奥运会和想拿奥运会单打冠军是两回事,他希望李晓霞能珍惜自己身上的财富。“首先是她自己有韧劲,接着是她的教练我,知道如何去拿这个冠军,只要我提出的要求她能做到。这次失败了,就要更加完善自己,在下一次的大赛中过这一关。” 李隼一直强调,李晓霞骨子里的狠劲儿不强,多次举出的例子就是她刚上一队的时候说,能搭车蹭个世界冠军就不错了。所以很多人觉得李晓霞容易“软”,因为目标比较低,现在她的成绩已经超越了以前的目标。其实不然,李晓霞是那种看重现在的人,她的目标是会随着实力的增强而提高的。 李晓霞小时候的外号叫“猪尾巴”,就是闲不住,到哪都得动。被乒乓球教练看中的时候,她正在妈妈单位的楼梯上从四阶高往下跳,一拿起乒乓球拍,李晓霞就会颠球,上台一打就是连续好几下。“小时候我看上去挺有天赋的,而且喜欢,球打在台子上清脆的乒乓声一下就迷住我了。”李晓霞说,第二天起她就搬个板凳坐在家里等妈妈带她去单位打球。到山东队后,李晓霞的梦想是进国家队,那时候只知道国家队里有一群打乒乓球最好的人,到了国家队,她的目标上升为拿世界冠军。“当时我觉得拿世界冠军就行了,也对得起从小打球的付出。但是在李指的这个组,天天看着王楠和张怡宁是怎么做的,加上自己球在进步,目标就变成了大满贯,因为觉得我有能力拿。” 比起小时候的天赋,现在听习惯了“乒乓声”的李晓霞觉得自己属于“笨鸟先飞”的类型,她明白平时工夫下到了,比赛时才不会距离梦想差一步。“只是我这个人太容易原谅自己,但是只要我认准的事,我也很拧,不是平常大家看到的乖乖女。很多人觉得我有实力,但是在比赛中实力怎么能全部发挥出来,这是我现在的课题,也是我的上升空间。”李晓霞说,她的球就是要练得比别人勤,抠得比别人细,这就是“笨鸟”的特质,懂得要比别人飞得早,飞得努力。 李晓霞说,在打亚运会团体赛之前她的压力非常大,如果10分是满分,那她当时已经达到了9.5,就是害怕,虽然已经在封闭训练中把该做的都做好了,还总是在想如果输了怎么办。人就是这样,越到明知道不能输的时候,越爱去想输了的后果。当时施之皓对李晓霞说:“不管你想不想,你都得打,你打不好,顶多我辞职不干了,轻松点”。听到这话,李晓霞心里上的包袱轻了不少,但还是有,每天训练想球高质量完成训练任务,但是手上动作一停,脑子立刻又动起来,还是想。但那次,她顶住了,恰恰是在这样的巨压之下,李晓霞真正释放了一把。 释放,是李晓霞距离冠军的那最后一步。李晓霞虽然一直是主力,但亚运会是她第一次在团体决赛中作为一号登场。“那会在场上真的是抛开一切杂念,已经不知道馆里的任何事情了,完全投入。可能因为真逼到那份上了,就是不能输,死都不能输。”只是情景转换,到了鹿特丹决赛上,对冠军的过度渴望又束缚住了她的手脚。 决赛后也许我们会得出结论,在压力面前这个女孩是顶不住的,但是反问,还有哪次的压力能大过兵败莫斯科后亚运会那场翻身仗?所以又也许,李晓霞不是输给了压力,而正如她所说是输给了自己,是自己没有把自己逼到那个临界点上,这个点不是太想拿冠军的心,而是绝对不能输、绝不给自己留后路的决绝。 以后的某个时刻,单打赛场上的李晓霞,能有了团体比赛的“狠劲儿”,蝴蝶才算真正破茧,到那时候我们再回顾现在,会很庆幸自己亲眼见证了一个人的成长,从现在到未来,这成长其实仅仅是她差的这最后一步,却是最关键的一步。 声明:以上内容为网友上传用于球迷免费分享,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更正、删除,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