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五年,沙拉拉有几招打晕国乒 1999年,徐寅生出人意料地未谋求连任,当时的第一副主席沙拉拉走上前台,成为国际乒联[微博]第六任主席。这位加拿大人很快显示出他的不一般,上任后不久便决定把乒乓球的直径从38毫米增大到40毫米。让乒乓球增大,在一定程度上减慢了乒乓球的进攻速度,增加了每个球的回合数,对擅长相持球的欧美运动员相对有利。乒乓球是运动员借助器材竞争的一项运动,器材改变,或多或少会影响选手们的成绩。2000米悉尼奥运会,孔令辉夺得男单冠军,到达他运动生涯的最高峰。而直径40毫米的“大球”正是悉尼奥运会后开始启用的,“乒乓王子”对“大球”明显不太感冒,这位大满贯得主在运动生涯最后6年竟然未夺得一项国际赛事单打冠军。 沙拉拉的第二招是每局11分制。2001年,国际乒联决定:乒乓球比赛由每局21分制改为11分制。这一改动,主要是从两方面出发:一是让比赛更能适应比赛转播商的要求;二是提高了比赛爆冷概率。沙拉拉这一招,起初对中国选手同样颇有杀伤力,王励勤在11分制刚刚出台时,战绩也出现明显下降。 2002年9月1日,国际乒联正式向各国乒协推行无遮挡发球。这一新规则,直接导致中国奇才刘国梁选择退役,转任国家队教练。当时,刘国梁年仅27岁。翌年,沙拉拉再出“杀招”——同一协会的奥运会两对双打选手必须抽在同一半区,中国队就此无法再包揽双打项目冠亚军。 面对国际乒联祭出的一系列规则挑战,国乒一度丧失部分项目的制高点,2002世界杯、2003世乒赛均丢失男单金牌。但是,政策是死的,人是活的。 面对国际乒联一招狠过一招的“倒拍”,中国乒乓将士处惊不乱,潜心磨练技术,很快把国球提升到一个新高度。 近十年,国乒处惊不变越发强大 2005年10月27日,国际乒联对奥运会乒乓球赛的项目调整方案得到国际奥委会[微博]批准,2008年北京奥运会男子、女子双打调整为男子、女子团体。双打被团体取代,使国乒在新的项目最多只能夺得1枚奖牌,增加了中国选手落马风险。 2008年2月,国际乒联通过“海外兵团”限令,规定21周岁以上更改国籍的运动员不能参加世界大赛。此举直接针对国乒富裕人员球员大量到海外效力而制定的一项限制性政策。沙拉拉的初衷是想为其他国家或地区的本土球员创造更多发展空间。不过,此举让中国球员到海外靠乒乓球谋生的渠道被严重堵塞,让那些想发展乒乓球的国家及地区,缺乏急需的对口人才,实则制约了这些地区乒乓球的发展。 面对国际乒联新一轮挑战,国乒在北京奥运会交上一张完美答卷:男女6名运动员在团体、单打项目均保持全胜,在包揽男团、女团冠军的同时,一举囊括男单、女单两个项目的前三名。 北京奥运会后,国际乒联开始实施“禁胶令”,外界普遍认为此招并非针对中国,因为各国好手经常使用的有机胶水有毒,新政策有利于运动员健康。不过,随后沙拉拉再次挑战国乒:伦敦奥运会前,将奥运会单打参赛名额每个协会名额上限从3人减少到2人,抹掉国乒可能到手的1枚奖牌。结果,中国队用强大的实力再次回击沙拉拉,依然囊括四块金牌,还把两个单打银牌收于囊中。 综上所述,沙拉拉在任期间,对乒乓球的一系列改革并未取得成功。
当然,以上几项改革更多借助于国乒的主动“让利”。国际乒联欲在世界体坛赢得更大舞台,促进其他国家和地区乒乓球运动发展,缩小与国乒的技战术差距,是必须解决的难题。国际乒联如何与中国乒协更好合作,如何借助国乒“智库”提升各国乒乓球水平,是摆在沙拉拉后任面前的一道难题。 声明:以上内容为网友上传用于球迷免费分享,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更正、删除,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