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找回密码
 注册
手机精英

精英乒乓网-买正品,到精英。买蝴蝶,到精英。

搜索
斯帝卡杯

裁判故事:因回避制度中国裁判无缘执法焦点战

2015-5-2 10:57| 发布者: 古国天使 | 查看: 912| 评论: 0 |来自: 青岛晚报

放大 缩小
简介:    2015年苏州世乒赛正渐入佳境,然而前天上午,负责赛事执法工作的106名中国裁判却全部从苏州撤离。由于有“球员与裁判不能来自同一协会”的回避原则,这些中国裁判,“被迫”在中国选手的集团优势渐渐体现出来时,交出“执法棒”。

 

  2015年苏州世乒赛正渐入佳境,然而前天上午,负责赛事执法工作的106名中国裁判却全部从苏州撤离。由于有“球员与裁判不能来自同一协会”的回避原则,这些中国裁判,“被迫”在中国选手的集团优势渐渐体现出来时,交出“执法棒”。昨日,记者采访到参与了本届世乒赛执法工作的青岛籍国际级裁判王秀华。她告诉记者,在乒乓球项目上,中国选手一路风风光光,中国裁判则相对显得有些落寞。不过,也只有离开裁判岗位,他们才能真正地欣赏精彩的比赛。

  执法过四届世乒赛一到焦点战就回避

  本届世乒赛进入第四个比赛日后,各个单项基本都已进入了16强的争夺。但原本由中国人占据主力的裁判席,在一夜之间被外国面孔所垄断。中国裁判都去哪了?

  前几日一直在世乒赛中担任执法工作的青岛籍国际级裁判王秀华告诉记者,共有170名裁判参与了此次赛事的执法,但根据赛会要求,106名中国裁判的工作在第四个比赛日后便告结束。

  根据国际乒联的规定,当值主、副裁判与场上选手不能同属一家协会。 “这种回避原则在很多项目上都有,也是国际惯例了。”王秀华回忆道,自己先后参与了4届世乒赛的执法,没有执法过一次有中国选手亮相的“焦点战”。这次在苏州,王秀华每天要执法六到七场比赛,参赛的均为国外球员。“从32强到最后,基本上全都是外国裁判来执法了。 ”

  不止负责翻翻牌子眼观耳听比手画脚

  在很多观众看来,乒乓球比赛中的裁判充其量就是负责报个比分、翻个牌子,顺便看个比赛。听了记者的转述,王秀华边笑边澄清道:“当裁判是个苦差事,绝不光是翻牌子,里面的内容相当复杂。想好好地欣赏比赛,根本做不到。 ”

  其实,裁判在场上需要精神高度集中,稍一走神,就会报错数。他们还要两眼紧盯着乒乓球的动向,“现在每局就打11分,任何擦边、擦网的情况,都有可能影响球员的输赢。 ”王秀华回忆说,球拍正反两面的胶皮不同,击球的声音也不一样,一些选手为了迷惑对手,会选择在发球的同时跺脚,掩饰击球声音。 “后来乒联改规则说不能跺脚,那么究竟脚落地时跺得多重,才算是规则所不允许的‘跺脚’,就需要裁判来把握。 ”

  除了比赛中,裁判在场下的工作同样繁琐,从一开始的抽签、赛程编排,做到球员不同场、能连场,再到开场前检查球拍和球,这些都是裁判的职责。 “跟球员比起来,裁判在比赛中更要做到耳听六路眼观八方,对临场应变能力要求很高。 ”王秀华告诉记者。

  球员风光裁判落寞有遗憾但乐意回避

  本届世乒赛中,绝大部分都是业余裁判,而且大约有一半是从爱好者起步,最终考取裁判员证。聊起刚刚结束的世乒赛执法工作,王秀华直言“很骄傲”。自从1994年拿到国际级裁判员证后,她在21年里先后参与执法过4届世乒赛,还有多次世界杯、国际乒联巡回赛的执法经历。

  由于 “回避原则”,乒乓球的世界大赛中,往往1/4决赛以后的场次里,中国球员比比皆是,中国裁判则寥寥无几。作为裁判,王秀华认为这种规定其实是合理的,对球员更公平。而作为中国裁判,她有时也会有些五味杂陈。 “大赛的执法场次确实比国外裁判少一些。 ”不过,不能执法的时候,倒是可以好好享受比赛了,说道这一点,王秀华哈哈一笑:“看到那些很精彩的回合,我们都不能鼓鼓掌、喊个加油,脸上连表情都不能有,倒还不如做个真正的观众呢。”

声明:以上内容为网友上传用于球迷免费分享,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更正、删除,谢谢!
路过
路过
雷人
雷人
握手
握手
鲜花
鲜花
鸡蛋
鸡蛋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

  • 微信二维码
    微官网
  • 微商城二维码
    微商城
  • 腾讯微博
    精英微博
  • 网络合作
    网络合作
返回顶部
意见反馈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