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8日晚,国际乒联巡回赛香港公开赛进行了4场单打半决赛:伊藤美诚4-2战胜队友平野美宇(昨晚19:00率先开打),林高远4-1战胜队友梁靖崑(19:50开打),王艺迪4-0零封台北选手郑怡静(20:40开打),周雨1-4不敌日本天才少年张本智和(21:30开打)。今天下午的女单、男单决赛,都在中日选手之间展开。 不知球迷朋友发现了没有,昨晚的半决赛,无论女单还是男单,都是德比之战率先进行。 上周的中国公开赛也是这么安排的。女单半决赛:13:00,朱雨玲VS陈梦;13:50,王曼昱VS伊藤美诚。男单半决赛:14:40,林高远VS许昕;15:30,马龙VS张本智和。中国德比首先开打。 2019布达佩斯世乒赛亦是如此,4月27日23:00第一场男单半决赛,梁靖崑VS马龙;0:00第二场半决赛,安宰贤VS法尔克。也是中国德比放在前面。 大约从1980年开始,世乒赛(上世纪8、90年代中国队有9个单打名额),国际乒联各站巡回赛(通常国乒有6个以上的单打名额),世界杯(2008年以前国乒有3个单打名额),以及晚些时间加盟的奥运会(1988年-2004年一直是3个单打名额),只要打到半决赛,但凡有同一协会选手“内战”情况出现,组委会就不再按照先上半区后下半区的顺序进行比赛,总是首先安排德比之战。 之所以这么安排,就是为了防止某协会的教练组会根据首先进行的另一场半决赛结果,而选择被认为获胜几率较大的选手进入决赛,杜绝让球假球,使比赛更趋于公平公正。说白了,国际乒联的这一举措就是为中国队“量身打造”的。 即便如此,让球之事还是时有出现—— 1988年汉城奥运会,中国选手焦志敏、李惠芬、陈静,捷克斯洛伐克的赫拉霍娃打进了女单4强,半决赛焦志敏VS李惠芬,陈静VS赫拉霍娃。由于赛会一号种子焦志敏在1987年新德里世乒赛女单八分之一决赛中曾2-3输给赫拉霍娃(决胜局19:21),而李惠芬(右手直拍)以往对赫拉霍娃5战全胜,因担心年轻的陈静(当时才20岁,并且和焦志敏一样都是左手横拍)拿不下赫拉霍娃,于是代表团领导连夜开会,决定焦志敏让球给李惠芬。 翌日下午,第一场女单半决赛,李惠芬3-0“战胜”焦志敏;第二场半决赛,陈静3-0淘汰了赫拉霍娃。而随后进行的铜牌争夺战,焦志敏以3-0干净利落地横扫赫拉霍娃,为自己正名。金牌争夺战,陈静3-2险胜李惠芬,成为奥运史上第一位乒乓球单打冠军。 回到北京首都机场,心灰意冷的焦志敏当众宣布:即日起退出国家队,并称今生今世再也不碰乒乓球。 2004年雅典奥运会,中国队参加男单的是王励勤、马琳、王皓。正赛首轮,二号种子马琳被瓦尔德内尔淘汰;而王励勤(一号种子)、王皓(五号种子)携手打进四强。半决赛王励勤VS王皓,柳承敏VS老瓦。教练组分析认为,经验丰富的老瓦胜出几率较大,而以往王励勤对老瓦5胜2负,对小柳3胜1负;王皓对老瓦则4战全胜,对小柳6战全胜,似乎老少通吃,于是安排王励勤让给王皓。结果众所周知,国乒痛失分量最重的男单金牌。应了那句“人算不如天算”。 即使到了现在,“让球”依然很难彻底杜绝。2019卡塔尔公开赛,女单两场半决赛(刘诗雯胜孙颖莎,王曼昱胜丁宁),一场决赛(王曼昱胜刘诗雯),被外界普遍认为:是教练组精确计算个人积分后,为了在世乒赛上能有个好签位(前四号种子都是中国人,各领一个四分之一小区),在幕后操控比赛。 小编以为,最先打这种小算盘的肯定不是中国队,相反日本队却是最喜欢搞这种小动作,既放眼大球运动,这种算积分,抢排名的招数更是屡见不鲜!“祖国荣誉”至上,教练组这样做是合理利用规则,各位球友,对这事您怎么看? 声明:以上内容为网友上传用于球迷免费分享,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更正、删除,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