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乒乓世界》2004-8中《一只菜鸟的进化》和《环环相扣 流畅自如》很有体会,摘录如下:
一个球打不好,其人往往挥几下拍,似乎在责难手法上的错误,而实际上,很多时候,问题正是因为步法的不到位引起的。 冲上升期,不但能借上来球上升的力量,也有利于整个身体向前发力,冲出的球力量大、速度快、稳定性也好。下降期再冲,甚至球比网低很多的情况下,还发力暴冲,结果是失误频频。教练曰:高冲抵挂。 从直腿到膝盖弯曲,从膝盖弯曲到前脚掌着地,看似区别不大,其实一步一层天。 练基本功时,应注意的是动作的顺畅,而不必追求每一板的大力量。以顺为目的练球,能把注意力放在体会动作上,不会因盲目发力而使动作僵硬脱节,以致形成错误动作定型;以顺为目的,也有利于培养着点击球的习惯,若每板都只想发大力,着电的意识自然就淡了;以顺为目的,动作出现问题时,就会很自然的考虑动作的协调性,分析动作的各个环节,而以发大力为目的,就容易忽略身体各部分的协调与配合。明白了“顺胜于很”(发大力),练球时便多以中等力量击球,把注意力放在体会动作上,效果自然好多了。
对于力量不足,以速度变化为主的选手,衔接可能更重要。像金择洙、佩尔森的绝对力量很大,我把他们形容为大炮,进攻时“哐哐”一辆炮就得分了。而我们自己是机枪,利用自身的发力,不给对方喘息的机会,你一两板就得手,我连续三四板照样能得分。 直板:正手攻球时应拇指用力,反手推挡时应食指用力。如果正手击球时仍食指用力,就容易抬肘;反手击球时仍拇指用力,手腕调节用力方向时,只能向上、向侧,不能向下。 我们训练中,并没有刻意追求摆速要多少板,而是对力的研究比较多,把力量分成几分。比如:十成力,也就是发死力了,我们不太赞成;出了机会,八九成力够了;主动进攻六七成;相持四五分劲;防御三四分或者两三分。我们提倡中等力量和借力中发力,提倡在上升晚期击球,在这个点上,来球的旋转没有完全出来,又是同最高点一样是发力的良好时机,而且速度快、隐蔽性强。 声明:以上内容为网友上传用于球迷免费分享,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更正、删除,谢谢! |